深圳橙天影业有限公司加盟电话400-8299-066

24小时服务热线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守不住的3D电影院?3D放映设备技术如何破局!
3D电影放映技术革命始于十多年前,但热度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根据美国电影协会(MPAA)的数据,近5年,全球3D电影票房持续下跌,2019年票房为65亿美元,占比15%,与2015年的数据相比
      3D电影放映技术革命始于十多年前,但热度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根据美国电影协会(MPAA)的数据,近5年,全球3D电影票房持续下跌,2019年票房为65亿美元,占比15%,与2015年的数据相比跌幅达22%。在北美电影市场,数据显示3D电影数量已从2016年的51部跌至2019年的35部,跌幅达32%。

      过去,像三星、LG和松下这样的电视制造商都曾在3D技术上押过巨注,包括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在内的一些顶级电影制片人,也通过《阿凡达》之类的超凡3D影片,给了观众足够进入影院戴上3D眼镜的理由。
但目前3D不再是院线电影的“标配”,3D电视已乏人问津,甚至曾经在全世界卖脱销的任天堂3DS掌上游戏机,也迎来停产的命运。为什么全世界的观众都放下了3D眼镜?
守不住的3D电影院?3D放映设备技术如何破局!
      最显而易见的答案,是3D眼镜的体验问题。在影院中观众尚可忍受两小时的不适,但家庭用户缺乏长时间戴着特殊的眼镜观看电视的动力,多数的3D眼镜既笨重,又容易出现技术故障。同时,3D的困局也不仅仅来自眼镜,要深度了解其原因,先让我们回顾一下3D近年来的发展。

      3D的革命史

      2010年,3D迎来了突破性革命。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带来了电影巨制《阿凡达》,将3D技术与电影进行了完美融合,让观众置身一个美轮美奂,仿佛梦境与现实交融的奇妙世界。在电影上映后的三个月内,松下和三星抢滩发布了他们的第一批3D电视设备。

      3D成为技术革新的“引爆点”,带给电视很高的溢价。一台55英寸的三星电视机价格约为20000人民币,还需额外购入售价1000人民币的3D眼镜;一台50英寸的松下搭配3D眼镜,价格高达18000人民币;如果想观看3D蓝光光盘,则还需另外购买一台售价3000人民币的播放机。

      但好景不长,3D电视销量逐年下滑。2013年,4K和OLED等新技术兴起,当时市面上已难觅3D电视的踪影。三星在颓势中扛到了2016年,而索尼和LG形势也不容乐观,在2017年双双放弃,将3D电视从产品线中剔除。根据NPD Group的一份数据,2012年3D电视占电视总销售额的23%,但这个数字不断下滑,到2016年,跌至只占销售额的8%。

      而在网络平台,3D技术更是被迅速抛弃。2012年,DirecTV公司砍掉了旗下的3D频道;2013年,时代华纳旗下的娱乐与体育电视网ESPN也停止了3D频道的运营。电影制作公司在3D技术上坚持得更久,但其最近的一部3D大制作也停留在2015年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3D眼镜带来的问题

      虽然3D电视销量的衰退不能完全归咎于3D眼镜。但除了必须在家中佩戴特定眼镜才能看到效果的不佳体验外,3D眼镜的一些技术问题也让消费驱动骤降。

      在抢占市场的竞争中,三星和松下都选择使用主动式快门镜头,该镜头能匹配佩戴者大脑的速度。在显示左眼屏幕图像的同时阻挡右眼的视线,反之亦然。这项技术十分昂贵且让设备变得非常笨重,并且经常会断电,电视也会偶尔遇见同步难题。这都给最初选购3D电视的用户带来了非常糟糕的体验。
3D放映设备技术如何破局!
      3D眼镜家庭体验无法与影院体验媲美!

      在影院看3D电影,绚丽多彩的影像从影院大屏幕中溢出,让观众仿佛置身电影的梦幻世界。但在客厅观影,体验往往大打折扣。

      在3D体验方面,图像尺寸越大,带来的沉浸感就越好,但就算电视的尺寸达到70英寸,体验也无法与观看影院的屏幕相提并论。少数电影制片公司可以通过后期制作,将院线电影转换为家用版本,来弥补体验感的缺失,但鲜有制片公司愿意额外支付这笔不菲的制作费。

      当制作3D专用电视节目时,问题也非常相似

      英国SkyTV是为数不多全心全意进行3D电视节目制作的平台之一。SkyTV出品了一系列高质量的3D作品,例如BBC著名主持人大卫·爱登堡(David Attenborough)的纪录片和流行天后凯莉·米洛(Kylie Minogue)的演唱会,甚至还包括2012年夏季奥运会。但由于3D技术在全球电视台中应用率不高,SkyTV不能将3D内容授权给其他频道,无法因此获益,最终濒临关闭。
而对于小公司而言,3D技术往往需投入大笔预算,其财力水平无法支撑,难以为继。

      3D技术与影视内容创作的矛盾

     在早期阶段,电影院投资方就在3D影视内容的制作成本渐渐增高,需要增加工作人员,延长拍摄制作时间等。但在3D技术逐渐成熟的2010年代,费用已然骤降。专门研究高清、真人立体数字3D的3ality Technica公司制片人、电影摄影师兼首席执行官Steve Schklair表示,以目前的技术,3D仅让电影预算增加约100万美元(在某些情况下会更少)。对于一部制作费用为1.5亿美元的电影来说,这简直是九牛一毛。

      这也是为何自2010年开始,如此多的电影都采用3D技术的原因。但同时又涌现出新的矛盾——是否采用3D技术,其决定权往往不在于电影制作人,而在于市场营销人员。他们可以说服观众为观看3D版支付更多的费用。
     
所以,有些电影导演运用3D技术来让电影故事变得更为宏大。但另一部分导演之所以要拍摄3D电影,是来自电影营销团队的要求。这部分作品虽然采用3D技术,但3D对电影故事的表现没有加分,反而本末倒置,变成了“如果要观众戴上3D眼镜,就必须给他们一些3D的内容,3D并没有让原来不太出色的电影内容变得更好”。

      因此,那种带给人“瞠目结舌”的3D效果曾经非常流行。导演让平面的电影影像跳出屏幕,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冲击(尤其是恐怖电影)。一两次的新奇体验或许很有趣,但不足以支撑观众长期为此买单,甚至驱动观众额外购置一台3D电视搬回家。3D电视确实进行了创新,许多制造商开发了裸眼3D技术,让观众不必再戴着3D眼镜欣赏试听内容。但被大规模采用的技术有着统一的缺点:3D效果完全取决于观众的坐姿和头部位置。对此,有的厂商还研究了眼球追踪技术,但这种技术同时只能容纳一到两个观看者,这对于很多家庭而言体验效果也达不到优秀。
3D放映设备技术如何破局!
      3D电影院放映设备技术是消亡还是重生?

      目前,电影院投资主也比较重视影院设备3D放映技术的应用,但部分人也在期待着是否有一天,3D也能像VR一样再次崛起?一切皆有可能。电影《阿凡达》的续集将于2021年下半年面世,这可能会激发观众对3D体验的再次追求。并且以现在AR/VR的技术水平,能够3D效果进行全面模拟和支持。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新冠疫情还在持续,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人们依旧进行着社交隔离,同时远离影院等线下娱乐活动。但这可能会刺激人们对于线上3D内容的需求,毕竟与Youtube、Zoom等平面视频体验相比,3D可以更好地创建身临其境的现场娱乐体验。
  • QQ咨询
  • QQ咨询
  • 扫一扫,加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