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为什么叫“影院生态圈”呢?在笔者看来,影院作为电影实现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的环节,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离开影院谈电影,离开影院谈产业变得毫无意义。 接下来,我们先简单捋捋影院和其相关环节之间的关系。
1、加盟影院与院线:“名存实亡”的合作关系,双方日渐疏远。
2、影院与设备供应商:市场关系中的供求双方,我们知道供与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这影院是“求”方,供应商是“供”方。影院某设备用的效果好,自然会继续选择该设备商。反之,若设备商提供劣质的产品或服务,影院下次不会再用你的产品。
3、影院与片方:片方的影片必须要在影院内播放才会产生收益,共同目标是高票房。现在电影行业呈现出“唯票房论”风气,烂片、同质化影片充斥,甚至有些虚假宣传。短时间内,确实可以让票房暴增,长久以往欺骗的不仅是观众的感情,还会造成电影行业的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继而拉低国产电影的整体水平。今年戛纳出现了“华语片零入围”的窘况,就是最好的事实证明。
4、影院与互联网(电商):一对欢喜冤家。对于影院而言,互联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宣传平台,但同时电商的介入,冲击影院会员体系,摊薄了影院的利润;另一方面,在线票款不能及时入账,影响影院运作。反过来,没有影院,互联网即使卖出十亿上百亿影票也无用武之地。
5、影院与观众:观众作为电影产品消费者,影院所做的种种,最终是为其服务的。观众追求的是优质放映、良好的服务与观影环境。影院要想留住观众,靠的是口碑。而口碑的获取来自影片的质量(内容与放映质量)、舒适的服务(可口的卖品、良好的卫生环境、观影环境)等。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影院与片方、院线、设备供应商、互联网、观众等之间呈现出的就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和谐共生的关系。在此,不一一展开阐述。本文将着重从影院生态圈的角度,分析影院与院线良性互动关系的建立。
上面我们也提到,院线与影院的关系日渐疏远。笔者认为这是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矛盾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自我国院线制实施后,影院成为合规的放映主体的前提是必须加入院线。院线公司为了快速扩大自身规模,降低标准扩张加盟影院数量已成为普遍现象。由于竞争,降低以至取消管理费成为吸引影院加盟的优惠,导致院线公司没有精力或无意管理旗下影院。另一方面,这些加盟影院因为是独立经营,并没有资产、人力资源管理等权限,院线公司对其并没有约束力,由此造成加盟影院得不到任何服务,任其野蛮生长,问题频出也就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因为是“零加盟费”,院线对于影院的管理态度松懈,不上心。久而久之,出现“外人与嫡系”之分。对于嫡系影院,院线自然上心,各种资源(片源、宣传物料、技术等)也是优先保证,而外人则受冷落,服务、指导以及各种资源不到位就是一种常态。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旗下影院放映质量高、影院环境差、偷票房等乱象丛生。
反过来,我们从影院的角度来分析。院线既然“零加盟费”那也就不要期望院线会全心全意的为你提供服务。只能模式着,凭着感觉走吧。
这样的关系,在笔者看来还真是当前不少院线和影院关系的真实写照。其后果也是明摆着的:那些统一品牌、统一管理成了空话,影院屡屡犯错院线背黑锅,观众期待的优质优价也没有实现。于是,观众的忠诚度非常低,一味地在电商平台上选择低价观影,对行业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必然的,影院生态必然恶化。
谈到“影院生态圈”,如何修复遭到破坏的生态关系保持生态平衡共生共荣才是其意义所在。同样,在影院与院线的关系上也要遵循这样的理念。
首先,从思想上,院线与影院必须明确权力与义务是相互的。院线向影院收取加盟费或管理费(“零加盟费”为特殊策略),这是其权利。既然得到了权利就必须履行其义务,院线的义务是向影院提供各种资源(保证片源及时送达、管理政策落实到位、宣传资料充足等),并一视同仁对待旗下所有加盟影院,杜绝“亲疏之分”。影院付费给院线,就有向院线获取相关资源的权利。影院的义务则是服从管理、提高放映质量、更好为观众服务。这样就会出现影院环境和服务的提升,影院效益无疑会得到提高,最终影院院线双赢。 其次,建立品牌战略。就是加盟影院来说,在统一的品牌、统一的服务标准下,观众的认可度就会明显上升。从院线方来说,输出品牌,也就意味着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必须以先进的经营理念、严格的管理措施,周到的服务(包括技术支持、经营策略、宣传形式、业务指导等)落实到下属每一家影院。这样的结果,对影院的经营无疑产生积极影响,提高票房也就有了基础。
院线与影院的生态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除了院线与影院,相关部门也是否应该发力?
譬如,上文提到的“零加盟费”或其他不合理、不合规的做法,相关部门就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禁止,并予以严厉处罚。事实上,有关部门已经在行动了。这同样是为维护“影院生态圈”的健康所做的努力。
总而言之,只有在“影院生态圈”内,维护生态多样性,寻求各方的平衡点,也就是说必须雨露均沾,才能和谐共生。